您好,欢迎访问中企法顾官方网站!

司法部发布两份劳动用工行政复议典型案例

2025-03-01 次浏览

2025年2月28日,司法部发布10个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其中第四个和第十个与劳动用工相关。

案例四、某公司不服四川省某市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案

【关键词】

工伤认定 超龄用工  行政复议听证  维持决定 

【基本案情】

申请人某公司系用工单位,于2023年8月1日招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第三人刘某为员工,并填写了《员工入职情况表》,未另行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主要从事绿化养护工作。

因第三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申请人未能给第三人购买工伤保险。

2023年8月24日14时,第三人在从事养护工作时,天气突下大雨,第三人在避雨途中摔倒受伤,送医后被诊断为骨折。

之后第三人向某市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某市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人不服,于2024年3月8日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办理】

行政复议机构审查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超龄劳动者能否认定工伤及认定第三人工伤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规定,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据此,本案第三人作为超龄劳动者应当享有工伤待遇的权利。

就申请人对第三人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受伤及是否构成工伤产生的质疑,行政复议机构组织召开听证会,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进行了举证质证,理清了第三人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为躲避大雨而摔倒受伤的事实脉络。

听证会上,行政复议机构还向用人单位释明应依法保障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超龄劳动者工作岗位、任务,采取选择购买适宜商业险等方式分担可能面临的风险。

同时,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用人单位进一步加强对超龄用工行为的规范。

行政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第三人的避雨行为属于在连续工作过程中的必要行为,期间受伤属于工作原因造成的伤害,行政机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第三人构成工伤并无不当。

因此,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了维持决定。复议决定作出后,申请人未提起行政诉讼,该行政争议得到妥善解决。

【典型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超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建筑施工、装修装饰、园林绿化、物业保洁保安等行业用工需求量逐渐增大,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让“老有所为者”干得安心,依法保障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将行政复议听证作为重要机制纳入行政复议审理程序,有利于行政复议机构查清案件事实、全面把握案件脉络,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行政复议机关进一步释法明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本案中,行政复议机关秉持复议为民宗旨,充分运用听证机制,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受伤原因等方面入手,全面、客观、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从法律精神、立法目的等方面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据。

依法维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以公正合理的复议决定明确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体现了行政复议对“银发打工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让超龄劳动者“劳”有所依。

案例十  某公司不服陕西省某市辖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未履行失业保险业务申报变更法定职责行政复议案

【关键词】

失业保险 社保基金管理 变更登记信息 调解 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基本案情】

2023年7月,申请人某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人相关工作人员在系统申报员工失业保险时选填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员工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员工要求申请人补偿其损失。

同年10月,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某市辖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提交申请,要求修改申报的员工离职原因。

被申请人口头告知申请人其已自行填写并申报失业登记信息,且未提供协商离职相关证明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陕西省〈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无法进行变更。申请人不服,认为被申请人未履行失业保险业务申报变更法定职责,于2024年3月11日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办理】

行政复议机构审查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申请人是否应当为申请人变更离职员工失业保险申报信息。

行政复议机构审理查明,申请人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导致失业原因填报错误,不符合变更失业登记信息的要求,被申请人不予受理变更失业登记信息申请,并无不当。

调查中发现,申请人与申请人员工系经人民法院调解协商一致后,由人民法院制发调解书解除劳动关系的,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法院生效调解文书能够证明申请人与离职员工在申报失业保险之前存在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可以作为社会保险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被申请人变更申请人的失业保险申报信息,不会对社保基金安全造成损害,且能够为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行政复议机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指导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提交了法院生效调解文书及相关佐证资料,被申请人经审核认为相关材料真实有效,受理了申请人失业登记信息变更申请,完成了离职员工的失业保险待遇办理,申请人撤回其行政复议申请。

【典型意义】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明确规定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跳出“就案办案”的思维模式,把更多争议有效解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

本案中,一方是符合条件但未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员工,一方是负有依法保障基金安全职责的社保管理中心,还有一方是按时缴纳失业保险的民营企业。

如何兼顾公共利益、企业和个人三方合法权益保护,是摆在行政复议机构面前的课题。

行政复议机构没有止步于行政行为并无不当的认定上,对申请人的请求一裁了之,而是着眼于社保基金安全能否得到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争议涉及实质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立足被申请人员工协商一致离职的事实,将调解理念贯彻到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积极搭建沟通平台,指导申请人补充证明材料,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和解,离职员工如愿拿到了失业保险金,社保基金安全得到了保障,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行政争议实现了“最优解”。


关键词:
中企法顾首页线下精品课用工系统班顾问咨询案顾问团队客户案例 劳动法讲堂加盟中企法顾走进中企法顾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400-8813-133

邮箱:437005814qq.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1号楼

运营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天府三街619号 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5楼

Copyright © 北京中企法顾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科创纵横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1116号

企业法律顾问咨询

扫一扫免费法律咨询